BI系列一:商业智能(BI)与大数据分析

本内容根据业内知名的数字化专家波士顿(BCG)咨询董事总经理陈果的相关分享内容进行整理和汇编。

 

说到商业智能(BI),很多人会立马想起“报表”“可视化”,但其实这些关键词仅仅是BI的一个部分。一个成功的BI,应该是一个辅助决策的智能系统,它的核心是帮助企业汇集数据、用好数据,让业务人员、决策者、管理者能够随时随地从数据中获取关键信息,了解业务变化,基于数据采取决策,最终提高决策水平。

 

“BI”这个词听起来很技术,对企业来说也好像是IT部门要做的事,而且确实很多公司是把BI当做一个信息系统来建设。但事实上,我们认为BI应该是一种企业的能力。

 

BI(Businss Intelligence)意为商业智能,但I(Intelligence)称为“智能”,还不是那么准确,更加准确的词应该叫洞察(Insight),即商业洞察(Business Insight)。它在软件圈里有很多应用领域,比如洞察软件的性能和构成等等,叫software intelligence.

 

BI其实是用数据分析的方法,来发现业务中的事实或真相,这是BI本身的含义。所以,BI应该是能让业务人员应用的工具。

 

商业智能(Business intelligence)的概念

 

传统上,我们按分析产出形式,将数据分析分为BI和高级分析,这也是传统上对数据分析的两个水平或两个阶段的拆分。

 

过去以数据可视化为代表的分析方式,传统意义上被称为BI。BI通常又有两种,一种是所谓的描述性分析,即对“过去发生了什么事情”通常以报表的方式进行展现。另一种是诊断性分析,即根据过去历史发生的事件的数据分析,找到内在原因。例如利润的提升是因为成本的降低,还是因为促销的有效性等,我们要通过数据分析找到里面的原因,是对过去历史数据的分析或对历史业务真相的洞察。

 

高级分析则通常是面向未来的,也有两种方式。一种是预测性分析,另一种是规范性分析。

预测性分析通过一些统计学的方法找到数据中的规律,通过对历史规律的仿真模拟,来验证预测模型的可靠性,并通过可靠的预测模型来预测未来将发生什么。常见的预测场景有通过时间序列模型,对销量、库存、客流等进行预测。消费品企业里的推荐引擎也是一个典型的预测,根据已购用户的行为预测消费者发生某个行为时,可能会购买某商品并进行推荐,这就是预测性的推荐引擎。金融行业里的风控模型也是预测性的,当用户信用卡出现异常刷卡,即代表可能出现风险。

比预测性分析更为高级的,是规范性分析,即根据企业在未来可能出现的场景,通过一些运筹学的算法,根据已有的优化条件,例如收入最优、成本最优、交付周期最优等,从多个优化方案中,以基于约束的规划方式,找到最适合自身、能够达到优化目的的一个方案。

 

尽管过去将预测性分析和规范性分析称为高级分析,描述型分析和诊断性分析称作BI(商业智能),但当前,随着人工智能、云服务等技术越来越通用化,我们在使用高级分析的时候,从算法、模型到分析,较之过去都越来越易用、越来越贴近业务。所以,今天我们说BI和高级分析(AI范畴)的分界点也越来越模糊,不再有严格区分。

 

 

 

企业数据的商业价值实现的三个阶段

 

BI应成为一种企业的商业能力,BI是释放企业数据的商业价值的一种方式。因此在这张图中,我们将企业BI转型分为三个阶段:

 

第一阶段:分析洞察

 

即企业利用新技术,替换或建立企业级的数据仓库,包括现在流行叫的数据湖或者一体化等等。但大家不用关心这些技术术语的词语表述,简单来说就是将企业相关的数据,例如消费品企业内部会员系统、ERP系统、经销商系统、电商系统等等不同数据源中的数据整合起来。

 

整合的方式,不论是用传统意义上的数仓,还是今天比较流行的所谓数据湖或湖仓一体化平台等等,甚至是现在更新的一个术语——数据编织,总之就是将数据收集起来,然后通过数据分析能力来支持业务。这是我们用数据产生业务洞察的第一阶段。

 

第二阶段:资产价值

 

就是我们不仅能够在需要数据的时候取用数据,更重要的是数据本身能够变成产品,能够产生变现能力,能够发挥数据的资产价值。

 

近几年,这个话题在国家层面都非常重视,如果大家有关心我们国家的一些政策,就会发现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将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之后,相关话题甚至写进了国务院印发《“十四五”数字经济发展规划》中,提出“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化流通”这一点。国家层面已经认可了数据是一种社会生产要素,跟人力、土地一样,是一种要素资产。很多地方也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,比如上海数据交易所。很多企业也在将数据做成数据产品,进行数据交易和变现。

 

第三阶段:转型重塑

在第二阶段,企业要有自己分析的能力,才能产生数据的商业价值,但第三阶段,数据要成为推动企业商业模式转型的一个手段。例如我们看到很多互联网公司,谷歌、阿里、美团、滴滴等等互联网巨头,它们的实质其实就是用数据来变现的公司,是用数据去重新组合的商业模式。

今天我们在这里所谈的BI,对企业来讲,基本上是指第一到第二阶段的能力。所以,企业要打造数据分析能力,才能够实现企业的业务转型。

那么,基于这样一个大背景,企业要如何才能管好数据、用好数据?

首页    专家分享    BI系列一:商业智能(BI)与大数据分析